教育部簡報〔2022〕第39期
長安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進一步細化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和重點內容,科學設計教學體系,不斷提升教師能力,深入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頻共振、同向同行,持續營造“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良好氛圍,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強化組織領導,著力把好“方向盤”。成立由校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構建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配合、校院兩級管理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體系,統籌推動學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出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指導意見》等,進一步細化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建設內容、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將課程思政建設列入學校黨政工作要點和發展規劃,定期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推進情況專項督查。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立項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30項,推動各學院、各學科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提煉總結建設經驗和模式,不斷鞏固課程思政建設成果。組建課程思政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從各主干學科選聘22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家委員,發揮課程思政建設智庫作用,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思政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為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指導和咨詢。
完善課程體系,著力筑牢“主渠道”。出臺《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管理辦法》《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指導意見》,編制《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全面修訂課程教學大綱,深入探索培養方案引領、課程群帶動、各門專業課程具體落實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完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召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推進會及專題會,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大討論,推進“學?!獙W院—系—專業—課程組”全鏈條深化課程思政建設的研討和實踐。設立“一院一策”“一域一特色”“一課一思政”課程思政建設專項,推動各專業基于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立足學科視域、理論和方法,將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課堂教學,努力實現課程思政覆蓋所有課程、思政教育覆蓋各個培養環節。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選修課、專業課、社會實踐課“四位一體”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推進紅色之旅、交通強國、綠色宜居、美麗鄉村等具有學科行業特色的實踐育人活動,切實與課堂教學耦合聯動。依托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積極拓展實踐教學落實課程思政的方法路徑,在實訓課程中注重弘揚工匠精神、貫通專業倫理和職業道德培養。將生動的抗疫實踐“活教材”轉化為思政教育“新教材”,校領導帶頭講授疫情防控思政大課,教師精心設計“志愿者日記”等主題教學實踐活動,實現知識傳授、能力達成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
挖掘思政元素,著力用好“大課堂”。緊密結合學科特色,充分挖掘交通運輸、國土資源、城鄉建設三大行業領域相關思政育人元素,統籌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組織校內外教師、行業專家共同參與,以通識教育課程形式,開設《交通強國》《地學人與國土文化》《綠色建筑與人居環境》3門行業特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深入推進行業文化育人,教育引導學生培育興業報國之志,進一步激發投身行業、奉獻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結合專業特點,分三批重點建設120門本科課程思政示范課程、49門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著力打造涵蓋多個學科專業的課程思政示范群?!督煌◤妵贰督煌ㄟ\輸系統導論》《材料前沿講座》3門課程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地球系統科學原理》等10門課程獲評陜西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獲評陜西省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
建強教師隊伍,著力鍛造“主力軍”。持續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修訂《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施方案》,引導廣大教師不斷增強課程思政建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重視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育人意識和能力,組織開展入職培訓、專題培訓、專業研討、集體備課、比賽觀摩等多元化、多層次的學習研討活動,通過課堂主講、現場問答、網絡互動、課堂反饋、教學實踐等方式,引導教師進一步掌握課程思政建設規律和科學方法。發揮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作用,探索構建廣覆蓋、常態化、立體式的教師培訓體系,積極組織教師參加“高校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培訓”,全校已有780余名一線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完成培訓。搭建各級教學名師、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廣泛參與的交流研討平臺,舉辦“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坊”系列活動8期,通過專家講座、會議研討、專題報告等方式,充分發揮教學名師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堅持以賽促建、以賽促教,深化思政課“大練兵”活動,舉辦課堂教學創新大賽、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等,激勵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投身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努力打造一批教書育人“樣板課堂”。
優化服務管理,著力織密“保障網”。從政策引導、經費投入、過程管理、教師培訓、經驗交流、示范推廣、績效考核等方面,持續完善課程思政建設保障體系。健全經費保障機制,設立專項經費,以項目形式對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支持,并根據年度考核結果實施動態管理,確保課程思政改革穩步推進、取得實效。完善評價機制,構建“學生、同行專家、督導隊伍”共同參與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探索創新評價方法,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目標納入課程教學評價,并將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成效納入各教學單位目標責任管理與績效考核指標,定期組織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情況評價,及時督促整改。健全課程思政建設激勵機制,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情況和工作成效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的重要依據,在教學成果獎、教材獎等各類表彰獎勵中突出課程思政要求,充分激發廣大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動性與能動性,進一步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提質增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