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omoko"><center id="omoko"></center></bdo>
  •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獻

    北京市以教育信息化建設驅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2-11-16 來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簡報〔2022〕第40期

      北京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把教育數字化轉型作為支撐教育改革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舉措,按照“素養為先、融合創新、優質協同、首善引領”的工作理念,以信息化建設推動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方式、完善教育治理、促進優質均衡,加快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統籌謀劃,健全工作機制。成立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市教委設立教育信息化處,先后出臺教育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教育數據資源管理辦法等文件,統籌推進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編制《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明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提出11項主要任務和4項保障措施。實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構建新型“互聯網+教育”管理服務平臺和教育大數據支撐體系,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與創新能力。成立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設立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基地等6個創新研究平臺,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智庫支持。

      夯實基礎,優化信息環境。建設北京教育信息網,對接教育專網國家主干網,聯通各級各類學校及教育單位,持續優化市、區、校三級基礎信息網絡,不斷完善各類教育管理、教育教學、考試招生等應用程序。制定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規范,明確基本功能和選配要求,指導學校按照標準規范、需求驅動、目標導向等原則持續加強信息化建設。研制北京市智慧校園建設標準,開展達標評定,遴選新型智慧校園示范校,不斷優化信息化基礎環境,有力支撐教育改革發展。持續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健全組織領導、檢查督查、預警通報、應急管理等機制,構建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切實筑牢安全防線。

      業務驅動,提升應用效果。建成教育服務統一門戶“京學通”,面向廣大師生和家長提供各類教育服務,推動實現教育資源一站匯聚、教育服務一鍵直達。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搭建起匯集教育網站、企業技術平臺等多種類型的支撐服務體系,有力保障“學校不停課、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建立覆蓋全市教育系統的視頻會議系統,實現防疫指揮和工作調度線上開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推進“互聯網+校園安全”管理,建設覆蓋固定和移動應用場景的“一站兩端”校園管理服務平臺,不斷提升校園安全管理水平。探索“掌上督導”新模式,升級優化業務流程,實現督導工作全流程信息化運行。實施教育支援協作“云幫扶”和“首都教育遠程互助工程”項目,為對口支援地區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受援地區教育發展。

      選樹典型,注重示范引領。組織開展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雙百”示范行動,推動學校深化信息化融合應用和創新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教學模式和應用成果??偨Y凝練“北京教育信息化應用優秀案例”,通過多種形式在全市范圍推廣,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著力打造教育信息化建設標桿。東城區、海淀區入選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區域,朝陽區、海淀區、房山區、通州區、密云區入選教育部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工業大學獲批國家“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切實帶動區域和全市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

      匯聚數據,助力教育治理。建成北京教育大數據平臺,構建“1+6+N”的教育大數據體系,即1個教育數據全息基礎庫,6個包含數據共享交換在內的子系統,N個基于數據的應用場景,指導各部門有序采集數據、主動共享數據、合理利用數據,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搭建教育大數據“駕駛艙”,以靈活可拓展的方式呈現多種專題分析、教育發展指標指數、重點工作進展情況等。同步搭建業務部門專題分析模塊,開展基礎數據統計分析、學位預測、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學生流向分析、教師發展評價、學校全息“畫像”等大數據應用,服務驅動教育治理變革、教育科學決策和教學模式創新。

      技術賦能,服務人才培養。開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試點工作,推進北京市智慧教育平臺建設和特色資源匯聚,將國家和北京市優質數字資源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中,助力教育質量提升。積極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全程輔助,通過構建學習診斷系統、多維度評價分析系統等,提供分析評價報告,繪制學生個性化知識圖譜,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以“智慧體育”助力學生健康成長,聚焦體育運動大數據、體育教學、體質評測、課后運動、家校共育和學生體質健康等五大場景,構建“人工智能+智慧體育”解決方案。通過采集教師備課、聽課、評課以及學生學業發展等數據,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及參考案例,實現教學診斷與改進,以智慧教研創新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

    (責任編輯:劉樂)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乱子伦一级A片免费看普
  • <bdo id="omoko"><center id="omoko"></center></bdo>